10月23日,已收获秋粮的资阳市安岳县通贤镇重石村6组农户马林经过一番粗略盘算,发现在今年干旱的情况下,她家的两三亩水稻居然没有减产。
近年来,资阳市安岳县委、县政府针对当地丘区“三多三少”(望天田多、旱地多、坡地多、河流少、塘堰少、提灌站少)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进提灌站建设。今年,全县已新建提灌站57座,改造4座,恢复灌面12万亩。
安岳县通贤镇、合义乡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一座座新建的提灌站将汩汩清水送至田间,有效缓解了“靠天吃饭”的困境,助力稻虾共作、粮药轮作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提灌站天旱救急 水稻几乎没有减产
在马林看来,水稻遇旱几乎未减产,是因为村里新建的小型提灌站在今年大春时节恰好发挥了作用。马林说:“我们以往的冬水囤,现在都要种两季,田就囤不住水,给水稻种植造成困难。只要遇到干旱天气,水渠不放水,要不了两三天,田就开裂,秧子就会死掉,有时会造成水稻减产30%—40%。但是,提灌站建成使用之后,几乎没有减产。”
据了解,通贤镇本属于书房坝水库的自流灌溉区域,但最多只能解决水稻插秧后30天-50天的灌溉用水。此后的灌溉用水,部分农户依托就近的小河沟,采用小型抽水泵抽水,往往要牵几百米的管线,并且因小型抽水泵扬程不够,往往要翻越几道田坎才能到用水户的田间地头,不仅非常麻烦,还造成用水成本较高。
通贤镇重石村提灌站抽水管道。吴远华 摄
“一是群众有用水需求;二是通贤镇是安岳的粮食种植基地,耕地质量好。同时,我们也在打造通贤版的‘天府粮仓’。”安岳县通贤镇副镇长杨娟介绍,“从2023年开始,我镇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130万元,到去年6月建成4座小型提灌站,每座能满足两三百亩大春作物的灌溉需求。今年8月又增加了1500米输水管网。因此,在今年通贤片区雨量很少、天气干旱的情况下,确保大春生产没有受到干旱影响。同时,这4座提灌站均确权到村组,群众谁使用谁出电费。”
灌溉管网保用水 村集体管护增收益
在安岳县传统农业乡镇——合义乡,近两年来,随着提灌站的陆续新建,全乡提灌站已由点状布局发展为网状布局的可喜局面,整合了宝贵的水源,为该乡粮经产业壮大发展贡献力量。
合义乡新建提灌站。潘政吉 摄
据了解,合义乡没有大的径流,多年缺水,原有老旧的4座提灌站已不能满足全乡发展粮食、稻虾、中药材等产业的需求。
“从2023年以来,我乡利用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新建了3座提灌站。大的每小时可提水150立方米,小的每小时可提水50立方米。为了将提灌站提蓄到堰塘、山坪塘的水自流灌溉到田间地头,我们去年至今还配套建设了近50公里的放水管网。”合义乡副乡长谢宗刚说,“其中,我们2023年建的1座提灌站已发挥效益。从去年10月至今年4月,连续提水6个月,缓解了小春用水和大春育秧;今年9月建成的两座提灌站最近已完成试机,明年即将全力保栽水稻。”
近年来,合义乡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坡上中药材,坡下稻虾”搞得风生水起,但这些产业都是需水量极大的产业。谢宗刚说:“3座新建的提灌站,补齐了我乡没有灌溉管网的短板,能满足我乡新华村、西冲村、杨印村、纸厂社区等村(社区)数千亩稻虾、玉米、中药材等产业的用水需求。”
此外,这3座新建的提灌站均属村集体在经营和管理,一旦业主和农户使用,每一度电费中将提取一定的服务费,作为村集体的收益。
合义乡纸厂社区党总支书记蒋奎高兴地说:“我们今年新建的提灌站,不仅缓解了水稻、中药材等作物用水难题,也可为集体经济带来可观收益。”周金泉 潘政吉

川公网安备 51202102000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