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四川安岳经济开发区,现代化智能厂房叠幢而立,这里有108户鞋纺企业,正倾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西部运动休闲制造业新标地”。
鞋服产业如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安岳县“园区总部+卫星工厂+家庭工坊”的模式给出了答案。
5月28日,安岳县龙台镇,朗特鞋业龙台分厂负责人陈晓燕带领几名工友推开了鞋厂大门,几十名工人蜂拥而入,这间百余平方米的厂房内迅速响起了阵阵机器轰鸣声。一天的鞋面加工工作由此拉开序幕。
龙台镇鞋服“卫星工厂”。
这里曾经是一家闲置粮站,两年前被陈晓燕“盘”了下来,加盟打造了朗特鞋业龙台分厂。到如今,这家工厂已促成35名来自龙台镇及周边的姐妹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角落的一张工作台上,吴齐英作为这家小鞋厂的“元老”,正专心筛查着成品鞋面质量,“我在这里打工两年时间了,这里上班离家很近,收入很可观,再也不用外出务工,能给孩子多些陪伴了。”住在龙台镇上的她谈起如今的工作感激又感慨。
工人吴齐英正筛查鞋面质量(左一黑衣)。
“自粮站改鞋厂以来,每月订单量都能维持在两万单以上。”陈晓燕环视工厂,带着笑意地介绍道:“现有的35名工人月平均工资4000元左右,生意好的时候还能有近5000元呢!”
据悉,“卫星工厂”的前身多是粮站、小学、工厂、门市等镇、村闲置资产。安岳县制鞋产业集聚区自2013年启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以来,将这些闲置资产“盘活”了起来。像朗特鞋业龙台分厂这样的乡镇鞋服“卫星工厂”已遍及全县31个乡镇,共有106家。
全县31个乡镇106家卫星工厂的建立,不仅解决了龙头企业原材料不足、卫星工厂产品单一、家庭工坊销路不畅等问题,还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可观收入,为基层群众拓宽了就业渠道,实现多方共赢。
工人制作鞋面。
安岳县鞋服企业向新而行,小小一间厂房完成了鞋服产业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的“大跨步”。
据了解,安岳县鞋服产业今年1—4月实现产量1232万双(套),同比增长31.2%;1-4月实现税收1289.11万元,同比增长14%;预计全年实现产能4000万双(套),同比增长17.65%。(易奎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