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鞋,一条链,一座城,在安岳渝成制鞋产业园内,已聚集了鸿星尔克、安鑫、季茜等国内外知名企业113户,今年预计将有4000万双鞋子从这里发往全国,国潮运动鞋“资阳造”正为越来越多人知晓。
安岳渝成制鞋产业园。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那么,资阳怎样用一双鞋“跑”出一条产业链?在10月31日成都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资阳专场上,资阳市发改委主任王凤先向在场媒体朋友们作出了解答。
其实,早在2013年安岳县就抓住了“南鞋北上、东鞋西移”的产业转移机遇,启动基础配套建设。2017年7月,成都鞋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转移”,近500家鞋企从成都迁出。凭借其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成功吸引了200多家鞋服企业入驻。
生产车间。
十年磨一剑。资阳目前的制鞋产业呈现出“规模大、品牌多、配套全、就业稳”四大特点,是全省唯一的鞋纺产业功能区,全省第二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推动鞋业发展,资阳有哪些打法?对此,王凤先介绍到,一是建立“园区总部+卫星工厂”生产新模式。实施主营业务与非核心、辅助性业务主辅分离,城区重点发展成型鞋企和关键配套企业,打造“园区总部”,乡镇发展简易鞋材生产,通过企业建分厂、集体经济办厂打造“卫星工厂”,形成一批“家门口”的就业岗位。目前,安岳县32个乡镇拥有“卫星工厂”117家,促进群众就业4000余人。二是构建“龙头引领+集成配套”产业新体系。以安踏安鑫、鸿星尔克等品牌企业为行业引导,推动上游原材料企业加速集聚,鸿星尔克在安岳的产量达到1000万双,而安踏计划未来三年在安岳的产量达到2000万双。三是打造“政企联动+科技赋能”营商新环境。推行“首席+专班”帮扶模式,97个政务事项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支持项目在建设生产基地的同时利用孵化园布局过渡生产线,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生产车间。
基础在前,接下来资阳又将如何持续发力?她表示,资阳将聚焦“强龙头、延链条、优生态、聚人才”,加快检测、电商等“八大中心”建设,围绕“解决就业”这个核心,把制鞋产业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持续扩大“卫星工厂”规模,再造一批“家门口”的岗位,广泛带动农村群众就地就业增收。围绕“培育企业”这个关键,做大做优现有存量企业,引进一批制鞋企业,加快建设中国西部运动休闲制造业基地。全媒体记者 李小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