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广漠的丘陵之中,有一座全川人口最多的县城——资阳市安岳县。在这里,沱江与涪江浩浩荡荡奔腾向前,而安岳县就位于两江分水岭之上,望水而“得不到”水。和川内其他缺水地区一样,安岳持续探索水的存续之道与发展之路,经过不断努力,已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12月10日,安岳县召开2024年第二次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今年1-11月安岳县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亮眼成绩:7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县20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透过数据,当我们将目光锁定这片静水流深的土地时,“净水”正娓娓道来怎样的故事?
污水处理+再生利用 浊流变清流
在岳阳镇竹林村,安岳县城南生活污水处理厂里,污水将经历什么样的“重生”旅程?
约45亩的厂区里,4.5千米长的污水压力管连接起数个厂房和大小不同的水池。污水流动的过程中,“过滤+沉淀+消毒”以“物理+化学”的方式反复净化污水:沉砂池过滤出固体垃圾,次氯酸钠“杀死”细菌和病毒……经过整套流程,污水变得清澈透明。
安岳县城南生活污水处理厂每天净化污水约4000立方米。
城南生活污水处理厂厂长代斌告诉记者:“污水变净,时间因素很关键。”根据污水处理厂每天约4000立方米的处理规模,工程师们用实验计算出颗粒物沉降时间,保证沉降速度快于溢流速度的颗粒保留于沉降池内,仅有上层薄水流出,再用化学凝结剂处理剩余颗粒物。污水处理厂的一个个过滤单元像消化系统,一步步消解脏污,排出清澈净水。
据了解,目前安岳县已建成投用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南生活污水处理厂两座大型综合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一方面打开了以水兴产、以水兴城的新大门,有力促进‘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又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水安全保障。”代斌表示,这是安岳净水工作的一个剪影,城市污水变“清流”,汇入江河和城乡幸福生活。
流域水质净化+水生态保护 让碧水长流
在水生态保护项目中,龙台河流域水将经历什么样的净化旅程?
总投资1500万元的川渝跨界断面安岳县龙台河流域水质净化及水生态保护项目于2024年11月投用,守护着龙台河沿岸的自然生态平衡。
记者驱车先后前往该项目的四个主要区域:石羊河支流、龙尾河支流、白水大桥区和龙头村支流,下到岸边,眼前河水在四周青山环绕下潺潺流淌,如玉带般穿过村庄。年末排沙期刚过,降雨后有专人打捞水面枯死的树枝等漂浮物,水中睡莲、美人蕉、狐尾藻等自然净水植物生机盎然,让河水在自然流淌中愈加清澈。不远处,几座生态溢流坝互为首尾,再次削减水中污染因子浓度,坐守着两岸400 余亩水稻、柠檬等农作物。
自然流域净水的关键之一,是要跨越天然的地理屏障,让水流起来、用起来。据安岳生态环境局农村与生态股股长刘灵玲介绍,该项目已总共修建成人工湿地1000平方米、生态缓冲带53355平方米、生态沟渠2500米、生态溢流坝3座,提高水体生态自净能力,有效稳定改善水质。
川渝跨界断面安岳县龙台河流域水质净化及水生态保护项目守护着龙台河沿岸的自然生态平衡。
“不仅在龙台河,目前,安岳县已实现境内主要水系水生态项目全覆盖。”刘灵玲表示,推动流域水的生态平衡,既要修复,又要约束。近年来,安岳县还通过对自然水系实施整体保护规划、推行“一水一策”治理、加强“河长制”管护等方式,让一泓碧水更加清澈。
“净水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大家都在积极响应行动。”在龙台镇村民刘建宏看来,净水工作既利当前也造福未来,今年,他家的几十亩柠檬全部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天然方式,用农业“绿色”助力河流之“净”。
不仅如此,安岳县还聚焦流域重点、难点、风险点,靶向发力,对症下药,完成了35个建制乡和撤并乡镇居民聚居点污水支管网建设,推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并与重庆市潼南区、大足区组成交叉执法检查组,上下游协同联动做好“水文章”。
问水哪得清如许?安岳县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清晰而明确的答案,随着澄澈碧水流向远方,水润发展的故事潺潺响在柠乡大地上。全媒体记者 郭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