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统一用户登录
网站支持IPV6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正文

安岳:“稻虾共生”铺就生态富民路

  • 发布时间:2025-05-19
  • 来源:资阳观察
  • 【字体:

  5月16日清晨5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在安岳县合义乡西冲村的稻虾田边,安岳县琉璃西冲家庭农场负责人钟中已穿好下水服,在田中熟练地收网捞虾。一只只鲜活的小龙虾被分装进大盆,再通过选虾器精准分流,大虾、中虾、小虾各归其位。

  
合义乡稻虾基地一隅。潘政吉 摄 

  “今天收了900多斤小龙虾,选好后将通过货拉拉送到重庆市场,平均单价在12元/斤左右。”钟中边说边擦去额头的汗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钟中告诉笔者,他从事稻虾种养已有4年,发展面积达160亩。本季小龙虾收完后,他将抢种水稻,并再养一季虾,实现“一田双收”。“年均亩产小龙虾400斤左右,总产量可达6万斤,收入相当可观。”

  
 新华村正在平整中的土地。潘政吉 摄

  在合义乡,像钟中这样的新农人还有很多。5公里外的新华村,7台挖掘机正昼夜不停地翻整土地,承包户唐德勇拿着手机正规划工期:“15天内必须完成土地改造,之后抢种水稻,6月中旬要下虾苗!”这位在合义乡干了9年稻虾的“老把式”,今年一口气扩大230亩种养面积。他算过账:三季虾加两季稻,“一亩田、千斤粮、万元钱”不是梦。

  稻虾共生模式是合义乡稻虾产业的亮点,构建起精妙的生态循环。在这里,水稻为小龙虾提供遮荫和天然饵料,小龙虾则化身“义务除草员”和“施肥工”,其排泄物直接滋养稻田。“这种模式不仅有效改善了农田环境,还提高了水稻质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唐德勇介绍说。

  
 

  笔者了解到,2018年以来,合义乡充分发挥稻田连片优势,创新实施了“三虾二稻”循环种养模式,即每年投放三次虾苗,种植一季大春水稻并蓄养一季再生稻,通过种养结合等创新模式,实现了粮食稳产、特色产业崛起与农民增收的多赢局面。2024年,稻虾产业年产值突破7500万元,成为合义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合义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谢宗刚向笔者介绍,目前,全乡30亩以上的稻虾种养大户达51个,他们依托合义乡毗邻重庆大足的区位优势,与大足区铁山镇、高升镇共建共享销售网络,形成“早春虾、冬虾销往新疆、上海等地,夏季虾销往成渝”的精准配送链。稻虾产业的发展还吸纳了大量周边群众就业。水稻、小龙虾的“种、养、管、收”对人工需求较大,合义乡积极引导业主优先吸纳成渝地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大(足)安(岳)合作示范园区范围内的群众入园务工,提供固定用工岗位150余个,农忙时用工1000余人,园区农户人均年增收2000元。

  2025年,合义乡稻虾基地面积已扩展至5000余亩,预计年产优质水稻3000余吨、小龙虾1500余吨。稻虾共生模式不仅让农田焕发了新生机,更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这条独具合义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正带领老百姓奔向更加富裕、美好的明天。潘政吉 袁芳 张英 黄仁志 吴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