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统一用户登录
网站支持IPV6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正文

匠心永驻 石韵流芳 ——记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石永恩的“雕刻人生”

  • 发布时间:2025-07-23
  • 来源:资阳观察
  • 【字体:

  刻刀轻舞间,石屑如雪纷扬,流畅的衣纹曲线渐次浮现,继而低垂的眉眼蓦然苏醒,千年的禅意穿透时光扑面而来……

  
 

  从青葱少年到古稀匠人,石永恩与石结缘已超一甲子。在他布满老茧的双手中,不仅诠释着“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更让安岳石刻这门千年技艺得以生生不息,绽放时代光华。

  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6部门联合公布四川首批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名单,石永恩名列其中。

  用心雕刻 技艺传承守初心

  1961年,14岁的石永恩与石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安岳这片土地养育了我,安岳石刻孕育了我。”六十四载寒暑更迭,石永恩对石刻艺术的热爱丝毫未减。他始终将传承和发扬石刻技艺作为自己“一生唯一的追求”,在刀锋与石面的碰撞中不断攀登技艺高峰。与此同时,他立志要把手中的顽石都雕刻成瑰宝,将石雕技术传授给子孙,形成祖孙三代石雕艺术传承。

  走进石永恩的工作室,仿佛步入一座微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紫竹观音的慈悲庄严、石狮的威武雄健、佛像的祥和宁静……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这位匠人对传统技艺的深刻理解。他说,“石头是有生命的,我们的每一刀都要用心。”

  
 

  数十年间,这份执着终得回响。其雕刻的紫竹观音、石狮、佛像等石刻工艺品获省级“金奖产品”称号,成为代表安岳石刻文化的“金名片”。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作品作为安岳旅游工艺品和收藏珍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竞相购买,不仅畅销全国,还远渡重洋、走向世界,成为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竞相追逐的艺术珍品。

  扎根乡村 用老手艺带动新产业

  在安岳县东胜乡白斗村,石永恩创办的代代传雕塑有限公司格外醒目。很难想象,这个多年来年产值超500万元的企业,竟坐落在一个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偏远山村,成为乡村工匠带动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传承雕刻技艺的同时,石永恩始终不忘自己的“根”,坚持用老手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用刻刀凿开群众们的致富之路。如今,公司70余名员工,其中40多名是脱贫群众,由石刻延伸出来的产业真正成为当地的增收产业。

  产业发展从来都不是孤芳自赏。从紫竹观音、卧佛等造像的复刻作品,到资中孔庙孔子造像的创作;从黄龙溪大佛寺16米高的汉白玉坐佛,到乐至帅乡广场5米高的陈毅塑像……这些遍布川渝的地标性石刻作品,都凝结着石永恩及其团队的心血。

  2022年2月,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打造世界知名石刻文旅品牌及推动安岳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标。

  技艺传承、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作为安岳石刻记忆传承的首席大师,石永恩主动请缨,加入到资大石刻共同保护、研究、宣传的工作中。2022年10月,石永恩与重庆大足国家级非遗石雕大师刘能风携手创作当代主题石雕作品《资足常乐》,用刻刀诠释着“双城记”的文化交融。

  夕阳余晖下,工作室里的凿石声依旧清脆。对石永恩而言,石头是他的“恩人”,是岁月的馈赠。这位用一生守望石刻艺术的老匠人,正以不变的匠心,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续写着安岳石刻的千年传奇。

  在资阳,像石永恩这样的乡村工匠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2023—2024年,全市共认定培育县级乡村工匠270人,其中42人被认定为市级乡村工匠,28人获评省级乡村工匠名师,1人入选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

  当前,2025年乡村工匠名师认定培育工作正在进行中,更多“石永恩”正在涌现。他们如同散落乡间的文化火种,在“保护—传承—创新—转化”的链条中,赓续匠人初心,共同编织着文化富民的新图景。全媒体记者  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