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教师节前夕,记者来到资阳市安岳县东方红小学,见到了四年级二班班主任、语文老师张志红,倾听了她从教30余年的感受和经历。
张志红在班级上课。
初见张志红时,她将头发挽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身材瘦瘦小小的,却透着一股干练与温和。看到我们,她热情地招呼着,将我们引向教师办公室。
在她的办公桌上,一本翻开的语文课本摊在中央,空白处密密麻麻写着红色的批注,课本旁叠放着一摞厚厚的教案资料,书脊上还能看到轻微的磨损痕迹,显然是被反复翻阅过。
坐定后,张志红老师开始娓娓道来:“从1992年毕业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教了30多年了,一开始在华严乡任教,后来又到了县城,学校换了,学生换了,但站上讲台的那份初心,从来没变过……”
“我来这里,就是想让更多孩子走出去”
1992年,刚毕业的张志红,怀揣着“让每个孩子都能好好读书”的教育憧憬,主动请缨:“我想去最需要老师的村小,在基层锻炼自己。”最终,她被分配到安岳县华严乡,扛起了语文教学的重担。
课后张志红和学生交流。
刚到华严乡时,张志红被派往六村小学任教。彼时的六村小学,基础条件落后城里,但当她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时,所有的困难都化作了心疼与坚定:“这里的孩子,比任何地方的孩子都更需要教师的关怀与陪伴。”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张志红开启了一场“温暖改造”。
她亲手将单调的教室装扮成充满童趣的画廊,让墙壁“说话”,让空间“育人”;周末休息时,她放弃个人时间,带着学生走进山间,捡起地上的树枝当“粉笔”,在泥土上教他们识字、画画,让自然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放学后,她也不急于回家,留在学校为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补习功课,耐心讲解每一个知识点。
正是这份“把学生当家人”的真心,让原本普通的华严乡中心小学渐渐焕发生机,被校长欣慰地称为“全乡的窗口学校”。
在乡村任教期间,张志红还主动肩负起帮助本校教师的责任。她回忆道:“那时六村小学附设了幼儿班,我便利用课后时间,教幼儿教师们弹风琴,陪着她们一起构思、动手美化教室环境。”此外,针对六村小学其他教师的需求,张志红还带领大家练习普通话,帮助他们提升语言教学能力……
“我来这里,就是想让更多孩子走出去。”秉持着这份信念,张志红的生活节奏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备课、上课、找学生谈心、组织班级活动……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给了学生。
她深知,乡村孩子的求学路不易,唯有坚守与陪伴,才能为他们点亮通往未来的希望之光。
18载春秋,她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很多孩子从乡村走出,考上了大学,还有的回到家乡建设新农村。那些曾经泥泞的教室、山间的“课堂”、深夜的灯光,都成了她教育生涯里最珍贵的记忆,也印证着她的坚守与陪伴。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启迪”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启迪。”这是张志红从教多年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始终践行的教学理念。在她看来,课堂不应是教师的“独角戏”,而应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乐园”。
为了让课堂更生动,张志红下足了功夫。白天,她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用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课文时,她会结合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让语文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遇到难点问题时,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师生平等讨论,让每个孩子都敢说话、会思考。
夜晚,她则在书页间批注思考,主动学习前沿教学理念,并将其“搬进”课堂,久而久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趣、实、活”教学风格,她的课也成了学生们不愿错过的“快乐时光”。
张志红跟学生谈心。
“我至今记得有位中途转学过来的学生,语文成绩一直跟不上,可我没想着批评他。”回忆起过往的教学经历,张志红的眼神里满是温柔,“后来我找他聊天,才发现他性格内向,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从那以后,张志红的办公室里总会多一个小小的身影——她特意把这名学生留下来,陪着他一起朗读文中的段落,引导他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在这样一点点的鼓励与引导下,到了期末成绩出来时,这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大幅提升。
这份对学生的用心,不仅换来了学生的信任与喜爱,更让她收获了沉甸甸的成果。从教以来,张志红先后荣获“四川省骨干教师”“资阳市领军人才”“资阳市优秀园丁”“安岳县最美教师”等多项荣誉,她的课堂教学案例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案例,成为同事们学习的榜样。
“一个人优秀不算好,一群人优秀才是教育的光”
“一个人优秀不算好,一群人优秀才是教育的光。”2010年,张志红调入安岳县东方红小学,身份从一名专注教学的“教书匠”,转变为肩负引领责任的“领路人”。作为语文教研组长,她最看重的,是让更多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让优质教育理念传递得更远。
张志红和同事们在办公室交流。
为了帮助年轻教师站稳讲台,张志红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每当有年轻教师备战省、市级优质课,她总会带领团队全程参与,逐字推敲教案:“这个过渡语要贴近孩子的语气,让课堂更自然”“这里可以加个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参与氛围”…… 深夜的办公室里,教案改了一稿又一稿,课试讲了一遍又一遍,她陪着年轻教师反复打磨每个细节,直到满意为止。
在她的悉心指导下,40余名年轻教师先后在省市级优质课比赛中斩获一二等奖,从青涩的“教学新手”快速成长为市县骨干教师。
除了在校内传帮带,张志红还常年承担送教下乡、专题讲座任务,把优质课堂和教学经验带到偏远乡村学校。
去山区学校送教时,她会提前了解当地学生的学情,带着自制的教具和精心设计的课件,用“生活中的数学”“故事里的语文”等生动形式,让乡村孩子感受到课堂的乐趣。
给乡村教师作讲座时,她不搞“理论灌输”,而是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设计低成本教具、如何应对留守儿童的课堂沉默等实际问题,还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方便后续随时交流。
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无数乡村学校,用实际行动搭建起城乡教育交流的桥梁,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如今,她依然每天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用笑容迎接每一个孩子。在教育这条路上,她就像一束温暖的光,既照亮了孩子们的成长路,也为年轻教师们指引了方向。“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希望能用我的点滴付出,让每一名学生因为遇见我,生活变得更快乐,学习变得更有趣,做人做得更成功。我也希望能用我释放的正能量,激励更多的年轻教师积极进取,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张志红如是说。
全媒体记者 凌曦曦 魏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