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资阳市安岳县持续推进基层中医馆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实现中医馆全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基层中医馆的快速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看中医“远、难、贵”问题,也成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目前,超过70%的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收入占全院总收入20%以上,而业务用房约仅占这些卫生院的1/15。
走进永清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内多个“中西医结合”诊室前排起了长队。副主任医师曾正伟介绍,基层群众常见病以腰腿痛、脾胃不和、关节疼痛居多,多与长期体力劳动和生活方式有关,“以前大家疼得受不了才来看病,现在越来越多老百姓主动来做调理和康复。”该院通过“西医精准诊断+中医康复调理”相结合的方式,显著提升了脑梗后遗症等疑难病症的疗效。2023年,医院对中医馆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射频火花仪、脊柱回本仪等先进设备,目前可开展50余项中医适宜技术,拥有中医住院床位30余张。2024年,已为4000余名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和保健服务,中医药服务诊疗占比达49.2%,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0%,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石羊镇中心卫生院,康复科主任雷恒分享了今年1月接诊的一位急性脑出血患者案例。“患者来时言语不清、左侧肢体功能障碍,经过2个月系统中医康复治疗,现已恢复基本生活能力。”雷恒说,看到患者康复后远远地打招呼,是医生最欣慰的时刻。为提升服务水平,该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近年来组织医务人员赴县、省乃至北京参加培训数十场。2024年,其中医馆服务量已达8万余人次,开展针灸、推拿、小针刀等8大类35项技术服务,中医诊疗人次占比53%。
李家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则注重中医药文化与技术传承。2024年,该院中医针灸科成功创建四川省基层临床特色科室,550平方米的馆内分区明晰,设有6间独立诊室和特色黄帝内针工作室,全年开展针灸、火龙罐等20余项技术服务2.2万余次。副院长康剑峰介绍,医院每年开展6次中医药进社区活动,通过体验教学、义诊咨询等方式,让群众近距离感受艾灸、杵针等传统技法魅力。馆内宣传栏定期更新“二十四节气养生”“中药功效科普”等内容,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
小馆舍连接大民生。安岳县乡镇中医馆的蓬勃发展,是全县中医药事业在基层焕发生机的生动写照。从疑难重症到慢性病管理,中医药在基层展现出独特优势,成为守护群众健康、助推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易奎西 吕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