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柠檬,大梦想。”对于安岳县的邓应来说,柠檬不仅是一种农作物,而是他22年来深耕农业的初心,更是以政协委员担当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诠释。
作为安岳县柠之恋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邓应将企业发展与政协委员履职深度融合,用科技破解种植痛点,用服务架起助农桥梁,让“小柠檬”变身“大引擎”,带动产业升级,帮助农户增收。
破解困境,“向外取经”托起安岳柠檬新希望
安岳,这片土地因柠檬而闻名。然而,曾有一段时期里,低效率、低效益、低标准的种植模式,让安岳柠檬产业陷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局。农户们种着“辛苦果”,却难换“致富钱”。邓应中专毕业到农资公司上班,就与柠檬结缘打交道,非常了解这一痛点。
2003年,邓应离开农资公司创立稼润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2015年将其更名为柠之恋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一直专注柠檬种植技术服务,坚定与“柠”同行。
“在内不得行,那就向外取经。”邓应发现,单靠本地经验难以突破安岳柠檬发展瓶颈。他带领公司团队奔赴南非、意大利、以色列等柠檬主产国,学习考察国外先进种植技术和现代化农业理念。
通过学习考察,邓应意识到,农业的未来不仅在于田间劳作,更在于农业服务体系的深度优化。为此,他深入开展调研,积极推动安岳农业服务体系全面升级,促成“柠之恋”与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展开深度合作,为当地柠檬种植户提供土壤检测、营养配肥、植保配方等全链条服务。经过10多年发展,“柠之恋”已成为行业龙头企业,拥有“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邓应先后荣获“柠檬大王”、优秀民营企业家、劳动模范等荣誉。
发挥优势,让科技点亮柠檬田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是助农增收的硬支撑。”邓应积极响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科技从实验室走向柠檬园和田间地头。
产业振兴离不开标准化引领。邓应主导推出柠檬标准化防控方案,牵头开展柠檬标准化生产培训,有力助推全县柠檬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每年三四月是柠檬果树的“保果季”,怎么有效地为柠檬种植花期补充养分?邓应带领团队研究推出“柠之恋高产营养方案”,为县域内300多个果园、20万种植农户提供保果套餐,取得显著成效。
为攻关防治病虫害难题,2023年,邓应主导“柠之恋”与苏州极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无人机飞防队伍,并快速完成首批飞手的培训,推动其持证上岗,全年完成2.03万亩柠檬和柑橘的飞防作业。在此基础上,推动建成无人机飞防示范基地5个,培养社会化专业飞手100余名,将无人机飞防作业效率提升至每日200亩,用水量减少90%,病害感染率从80%降到20%,防治效果超人工水平,柠檬种植“用工难、成本高”问题也迎刃而解。
履职为民,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中彰显价值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应该将‘懂农业、通技术’的优势转化成为民解忧的实际行动,把提案写在田间地头,把对策落在技术升级上。”10多年来,邓应累计撰写提案15件、反映社情民意18条,2件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其中,优化农业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建议得到市县领导签批办理,推动了更多的利好政策向柠檬企业和种植农户倾斜。
“土专家就是要围到土地转、带着群众干。”为了让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邓应通过一场场免费的基地观摩会、片区恳谈会,“手把手”将技术免费送到农户手中。2020年,他组织举办“柠檬黑点病防控公益讲座”,帮助5500余户种植户纠正认知偏差,提升技术水平。2025年,他更是借助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制作传播各类柠檬种植科普短视频,让柠檬种植技术“云端直达”农户。
为增强柠檬种植抗风险能力,邓应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使得安岳柠檬的平均亩产量从2000斤提高到3000斤,亩产值由3000多元提高到6000多元。
用科技改变柠檬产业,以委员之责赋能乡村振兴,在与“柠”同行、逐“檬”世界新征程上,邓应信心十足、激情满怀,“我们田野里相见,我们在中国农业更好的未来相见。”
□ 全媒体记者 朱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