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统一用户登录
网站支持IPV6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正文

川中丘陵上的“雪莲花” ——记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夏木

  • 发布时间:2025-10-15
  • 来源:资阳观察
  • 【字体:

  在四川省安岳县岳新乡猫山村,提起夏木的名字,乡亲们总会露出温暖的笑容。这位1978年出生的藏族阿姐,用十余年的坚守与奋斗,不仅让曾经的荒山披上绿装,让酸柠檬变成“金果果”,更用真情和行动浇灌出绚丽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今年9月,夏木被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夏木被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从异乡客到当家人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夏木家庭农场的柠檬园里已经热闹起来。一位身着藏族服饰的中年女子穿行在柠檬树间,用熟练的安岳话和乡亲们打招呼:“张大哥,这几棵树要追肥了哦!” “李姐,你那边枝条修得漂亮!”爽朗的笑声在果园里回荡,惊起了枝头的小鸟。她就是夏木,村里人都亲切地叫她“夏木阿姐”。

  十七年前,藏族姑娘夏木从阿坝草原嫁到猫山村时,还是个腼腆的姑娘。“那时候真是两眼一抹黑,听不懂四川话,吃不惯当地的饭菜,连灶火都生不着。”夏木一边麻利地修剪着枝条,一边回忆,最让她想家的是第一个藏历新年,村里听不到祝福的歌声,闻不到酥油茶的香味。

  但这个倔强的藏族姑娘没有认输。她跟着乡亲们一字一句学安岳话,把娘家的牦牛肉干做法改良成麻辣口味,还在村里的坝坝宴上露了一手藏族歌舞。“那天我穿着藏装跳锅庄,村里的乡亲们都看呆了”,夏木的眼睛笑成了月牙,“从那以后,大家都爱来我家串门,跟我学藏族歌舞,我也渐渐习惯了当地的语言和口味,现在家里来客人都是我做饭。”

  柠檬园里的共同致富路

  站在夏木家的院子向外望去,连片的柠檬树长势喜人,金灿灿的柠檬果挂在枝叶间。夏木却告诉记者,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土。“以前村上劳动力流失严重,在家的老人又没掌握种植技术,撂荒严重,于是我们夫妻就想着能不能发展柠檬产业……”

  
 夏木正在给柠檬树修剪枝桠。

  2009年,夏木和丈夫代述兵抓住了安岳柠檬产业发展的机遇。创业维艰,资金不足、技术空白,但她从未退缩。一次次跑部门争取支持,一遍遍访乡邻寻求合作。果园成了她的课堂,汗水成了她的学费。从修枝施肥到田间管护,她一点一滴地学,一锄一镐地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昔日的6亩试验田,如今已发展成220余亩生机盎然的柠檬园。2023年,她和丈夫倾力打造的“夏木家庭农场”初具规模,配套建设了柠檬库房和冻库,水肥一体化管网如血脉般滋养着土地,一条集种植、储存、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清晰成型。

  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夏木依然心怀乡亲,优先为脱贫户、五保户提供就业岗位,让10余名困难群众有了稳定收入。农忙时节,在家庭农场忙碌的工人们,人均日收入超过了300元。在他们夫妻的支持和带动下,同乡先后有数十户人家发展起了柠檬种植,岳新乡的“酸柠檬”,真正酿成了乡邻的“甜日子”。

  当了解到灌溉用水制约产业发展时,她毅然承包村中塘堰,自掏腰包进行改造。汩汩清流不仅滋润了千亩柠檬园,更滋养了百余群众居家就业的希望。

  细心的她还发现,村里不少孩子因父母务工无人照料。于是,她家的堂屋变成了温暖的“托管班”。寒暑假里,这里书声琅琅、饭菜飘香,孩子们的笑脸成了她最大的慰藉,也解除了务工乡亲的后顾之忧。

  民族团结的暖心使者

  在猫山村这个多民族聚居的村庄,生活着藏、彝、苗、土家等十多个民族的乡亲。夏木勤劳致富的身影,如同一面鲜活的旗帜,激励着各族群众。大家结合各自实际,有的种植果蔬,有的发展养殖,不约而同地聚拢在夏木周围。

  担任县民促会副会长后,夏木的舞台更加广阔。她组建民族歌舞队,在节日里带领上百名各族群众跳锅庄、唱山歌。柠檬丰收节、藏历新年、趣味运动会、知识宣讲……一场场活动不仅让乡亲们分享丰收喜悦,更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凝聚起感恩奋进的磅礴力量。

  “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的路才能走得更宽、更远。”这是夏木最深的感触。

  傍晚时分,夏木站在柠檬园的高处,望着夕阳下金灿灿的果园。几个彝族妇女正在采摘柠檬,歌声随风飘来;远处的广场上,藏族锅庄和苗族芦笙舞交替上演。

  
夏木捧着金灿灿的柠檬果笑得合不拢嘴。 

  “你看!”夏木指着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咱们猫山村就像这柠檬园,不同的树种在一起,反而长得更好。民族团结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是实实在在一起把日子过甜了。”

  夏木的微信名字叫做“雪莲花”,这种花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寒冬之中,绽放时却有融化周身冰雪的神奇力量。夏木温暖善良的本性和坚毅的品格让人不得不感叹她“人如其名”,这朵盛开在川中丘陵上的“雪莲花”,正在用她最朴实的方式,讲述着一个关于团结、奋斗和幸福的故事。全媒体记者 李思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