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四川安岳经济开发区。
第45位——这是四川安岳经济开发区在四川省自然资源厅通报的2025年度省级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亩均论英雄”评价结果,较上一年度提升8位,反映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持续增强。
192.54亿元——这是安岳柠檬的品牌价值。在农业农村部近日公示的2025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中,安岳柠檬凭借出色的品质与品牌影响力成功入选,标志着其在品牌化、精品化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超20亿元——这是安岳县“十四五”期间教育和体育年均投入。通过大力实施教育补短、优师强教、教育综合改革等工程,全县教育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
一个个数字,汇成发展的洪流。“十四五”期间,安岳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和打造市域副中心等重大机遇,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稳健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工业强县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十四五”收官在即,安岳县以天然气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产业捷报频传——
10月,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净化总厂资阳分厂第二列装置顺利进气并实现双列运行,标志着国内单套处理规模最大的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全面投产;9月,川气东送二线管道工程(川渝鄂段)成功接收安岳气田天然气资源,四川盆地天然气外输“新通道”正式启用;8月,安岳天然气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前开工;7月,安岳高石梯区块天然气累计产量突破200亿立方米……
安岳县地处成渝腹心,天然气资源丰富,是我国天然气主产区之一。安岳气田探明储量1.4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7.6%、全省的33.3%,常规天然气储量居全省第一。
“十四五”期间,安岳县抢抓国省重大战略机遇,将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纳入全县工业“3+1”主导产业,全力推动天然气产业集群成链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全县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实现税收8.13亿元,占工业税收的77.13%;累计勘探钻井342口,天然气年产气达64.66亿立方米;川投(资阳)燃气电站建成投产,成为“十四五”期间西南地区首座投运的H级燃机电站。
深耕清洁能源产业,是安岳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当地坚持以项目为引擎、产业为基石,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持续挖掘自身优势,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十五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纺织鞋服产业提质增效。2024年全年纺织鞋服产业实现产能4200万双(套),运动休闲鞋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规模稳居西部地区新兴制鞋基地首位。“十四五”期间,新引进纺织鞋服企业43家,规上企业增至20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家。
——食品健康产业聚链成群。新引进四川鹏瑞源食品有限公司、四川安岳柠檬超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食品加工企业,规上企业总数达26家,精深加工品种拓展至18大类39种,科伦药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
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安岳工业蓬勃发展的强劲轨迹:2021至2024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4%,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9%;工业税收年均增长20%。
文旅融合“石刻+柠檬”双核驱动
“今年田间收购价突破5元/斤,是去年的2.2倍!”在姚市镇岳溪社区的柠檬园,果农田景福从收购商手中接过厚厚一沓现金,开心地说,“虽然受气候影响产量略有下降,但我家9亩柠檬预计能收入8万元,比往年收入好。”这份实实在在的收益,正是安岳柠檬市场价值持续攀升的见证。
作为四川水果中的“尖子生”,安岳柠檬营养丰富,富含柠檬酸、精油、果胶等多种成分,兼具食用、美容与保健价值。目前,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均建有规模化种植基地,常年产量达60万吨,产品畅销38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各大中城市,带动33万果农持续增收,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安岳县以“小柠檬”撬动“大产业”,逐步走出一条从田间到餐桌、从种植到体验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比如在安岳县宝森柠檬旅游区,游客可以体验柠檬采摘的乐趣,购买丰富的柠檬衍生品,实现“从枝头到舌尖”的全过程体验。
漫步安岳县城,“柠檬元素”随处可见:柠檬造型的雕塑、以柠檬为主题的墙绘、散发清香的文创小店以及充满生态气息的柠都生态公园……这颗小小的“黄金果”,已成为这座城市鲜活的文化符号。
安岳县不仅是“中国柠檬之乡”,也是“中国石刻之乡”,县域内现存石窟寺500余处,唐宋摩崖石刻造像10万余尊,经文40余万字,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整体呈现出“古、多、精、美”的鲜明特色。
为更好保护与传承这些珍贵石刻资源,安岳县积极探索保护与传承新路径。安岳石窟研究院联合多家高校与科研机构,对部分重要摩崖造像开展数字化采集,相关成果已在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集中呈现。
今年“五一”假期,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四川首座集石窟数字保存、展示与利用于一体的综合体,该中心累计接待游客已超过22万人次,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日均客流突破3000人次。
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根,安岳县的特色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据安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始终紧扣“中国石刻之乡”与“中国柠檬之乡”两大名片,推动“石刻+柠檬”深度融合。在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县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3%,展现出文旅融合带来的澎湃活力。
民生福祉 铺就百姓幸福生活底色
“在家门口就业,工作和照顾家庭两不误。”四川朗特鞋业有限公司龙台分厂负责人陈晓燕介绍,厂里的职工基本来自龙台镇本地,平均月工资约4000元。
为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安岳县积极推动“卫星工厂”建设,将鞋服产业链延伸至村社一线,在完善产业布局的同时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鞋服类“卫星工厂”120家,吸纳就业近5000人,本地员工比例超过90%。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岳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着力稳市场主体、拓就业空间,推动就业形势持续稳中向好。“十四五”期间,全县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736人。
民生连民心,安岳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医疗保障关乎人民健康福祉。安岳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实施“一个总额、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医保支付改革政策,推动合理诊断、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切实减轻就医负担。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安岳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夯实教育基础。“十四五”期间,全县教育体育事业年均投入超过20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年均达14亿元以上。
城乡环境治理同样关乎民生质感。安岳县坚持精细化管理,围绕降尘、治乱、清脏、控噪、增绿、添景等方面协同发力,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改善厕位、摊位、车位及农贸市场等群众关心的问题。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十四五”时期,安岳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凝聚着全县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也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新起点,安岳县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打造市域副中心,加快建设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先行区。田林 潘政吉 (图片由安岳县委宣传部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